中国商盟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1951年莫文骅从广西蹊跷调到东北,主席纳闷:我怎么不知道?

2022-04-30/ 中国商盟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四野战将系列:莫文骅4作者:桅杆1949年4月28日,四野组建第14兵团部,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当年8月,以
滤布

四野战将系列:莫文骅4

作者:桅杆

1949年4月28日,四野组建第14兵团部,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当年8月,以第14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空军机构,莫文骅改任13兵团政委。四野战将如云,莫文骅的资历并不算深,却能脱颖而出,成为3位兵团政委之一(另两位是萧华和赖传珠,12兵团政委由司令员萧劲光兼),可见其才能不一般。莫文骅认为,这得益于在延安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些事。

(一)在主席身边10年,折服于主席的好学不倦

1931年7月,莫文骅随红7军从广西“小长征”到江西苏区。当时他还是基层干部(连指导员),没有机会见到主席。直到遵义会议之后,莫文骅才第一次见到主席。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莫文骅先在抗大、后在留守兵团任职,在主席身边工作,几乎天天都可以见到主席。有两件事,让莫文骅体会和记忆深刻。

一是1938年2月,主席组织了一个“《战争论》研究会”,成员有滕代远、罗瑞卿、萧劲光、莫文骅等,每周集中讨论一次,时间3-4个小时。《战争论》是一部经典军事著作,在讨论过程中,主席作了很多发言。

二是1939年初,主席又组织了一个哲学研究会,成员有艾思奇、张仲实、萧劲光、莫文骅等,也是每周集中讨论一次。

莫文骅认为,在这些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尤其聆听主席的讨论发言,所有成员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主席的好学精神更为折服。主席好学不倦,求知若渴。莫文骅对此有切身体会。每次去主席住处,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阅读。有一次,主席听莫文骅说,得到了一本外国人写的专门讨论外线作战的小册子,主席立马说:“借给我看。”

莫文骅及其他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人,都深深体会到:主席的思想一是来自于群众和战争实践,二是来自于不断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再经过系统思考和加工提炼而成。

在延安期间,莫文骅领教和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对主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体会很深。

(二)主席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

因为住处很近,莫文骅工作中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主席。在指导的同时,主席重点启发他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有一次刚进门,主席就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见莫文骅莫名其妙,主席接着说:“斯大林的宣战文稿,只用了不到1000字。你这篇文章3000字,不是更高明吗?可是,他把问题说清楚了,你却没讲清楚。”

原来,主席是在帮莫文骅修改一篇稿子。莫文骅赶忙说:“我文章写得少,写得不好,所以请主席改。”主席就细心为他讲解怎样写文章、怎样抓住主题、怎样做到简练生动等,并要他向鲁迅学习,文章写成后至少要看3篇。

主席的一生,不仅自己写文章,帮别人改文稿,教别人写文章,有时还替别人起草文稿。想想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念秘书写的稿子,动不动几千几万字,内容空洞,长而无当。念的人很起劲,听的人打瞌睡。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习主席和鲁迅的文风?

莫文骅等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在回忆中都提到:在主席身边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终身受益;并且主席平易近人,工作起来心情愉快。延安时期的条件非常艰苦,吃穿都很差。莫文骅他们有时学习讨论到很晚,主席就把组织上照顾他的一点大米拿出来,请大家吃一顿米饭。当时在延安,能吃一次米饭,已是极为难得。

在这样的好领导身边工作10年,只要天赋不是很差,工作水平和能力能不提高吗?

对于在主席身边工作的这段往事,莫文骅晚年在回忆中说:主席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渊博学识、勤奋精神和相互作风,使我敬佩不已,深受教育,是我一生中最幸福难忘的一页”。

笔者认为,这绝非溢美之词。

(三)一次颇为突然也颇为蹊跷的工作调动

衡宝战役后,13兵团率38、39、49军等部进军广西。当时,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已经调任山西书记,兵团由莫文骅主事。当时部队经常发布公告,没有司令员不大合适。莫文骅为此专门发电请示,四野命令黄永胜为代司令员。

进军广西,莫文骅的心情非常激动。当年随红7军7000多健儿从广西河池出发,转战千里到达江西苏区。作为红7军的幸存者,作为广西人,在19年之后回到家乡。怎不格外激动?

此后,莫文骅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建设新广西上。1950年5月,13兵团部离开广西时,莫文骅留任广西军区副政委兼南宁市长。

1951年4月,北京来电:调莫文骅到东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

后来,莫文骅经过北京,很想去看望主席,就试着联系了相关人员请示。意想不到的是,主席那边很快就回话,让他当天下午4点就去。

见面后,主席非常高兴,还留莫文骅吃晚饭。谈话期间,主席问他要去哪里。当莫文骅说正去东北赴任,主席说:“我怎么不知道?”正兵团级干部调动,是要报主席批准的,主席居然不知道。

怎么会有这次调动?对此,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这次调动,却对莫文骅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为什么呢?下文为您详细解读。

【莫文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