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盟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在警告普京?拜登释放危险信号:一旦美遭到攻击,首先使用核武器

2022-04-11/ 中国商盟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图为美国潜射洲际导弹近日,据媒体报道,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放弃承诺不首先使
剧本杀发行 https://www.td010.com

图为美国潜射洲际导弹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放弃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分析指出,这个消息释放了危险的信号,拜登要借此警告全世界:一旦美国遭到攻击,即便对方只动用了常规武力,美军也很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来作为反击手段,实现所谓的“核制胜”。那么,拜登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出于担心俄罗斯突然袭击北约国家吗?还是单纯地想要通过“放狠话”来警告普京呢?

图为美军战略核潜艇

有目共睹的是,美国如今的确掌握着全球最大的核武库,也拥有战斗力最强的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不管是核弹头还是投送载具,都可谓五花八门、数量充足。

比如说,在天上,美国空军有B-52H大型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并发射AGM-86B巡航导弹。而B-2隐身战略轰炸机,还有F-35系列第五代战斗机,都具备挂载B-61系列核航弹,靠隐身性躲避雷达探测突防、临空打击对手纵深目标的能力。

同时,美海军旗下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每艘都可装载24枚“三叉戟”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视乎载荷情况不同,射程在6000至1.2万公里之间,换而言之,只要从西太平洋发射,打击范围就能覆盖大部分的俄罗斯国土。而每一枚“三叉戟”,都能携带10枚当量47.5万吨的W-87弹头,毫不夸张地说,一艘“俄亥俄”级齐射,就足以将一个面积中等、跟乌克兰相当的国家打成废土状态。

至于“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美国本土的北达科他、蒙大拿和怀俄明三州的数百口发射井内,总数在400枚左右。跟俄罗斯的同类载具比起来,这款井基固体燃料洲导无论投送能力还是射程都不占优势,但在只携带单个弹头的前提下,也能覆盖俄罗斯全境。另外,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陆基国土反导体系,数十枚GBI中段拦截弹正逐步铺开部署,可谓既有“长矛”又有“坚盾”。

图为拜登

所以,单从“硬实力”来说,美国的确具备对世界上任意国家突然发起核战的能力,然而,“先发”并不代表能够“制人”,就拿近期拜登拍板加大力度制裁的俄罗斯来说,假设美国因为常规军事摩擦决定对俄发起核战,后果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俄罗斯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以及天波超视距雷达,会在第一时间发现由美国方面发射的洲际导弹,并大致预判出打击目标,“民兵3”和“三叉戟”还未离开大气层,俄罗斯最高决策层就会知晓情况,在安排民众避险、尽可能降低损失的同时,根据美国方面发起的打击规模,对等下达核反击命令。

然后,战略火箭部队麾下的数十枚R-36M系列井基洲际导弹,将会各自带着10颗75万吨当量弹头,第一波升空飞向美洲大陆。同样采用井下发射方式、身怀“先锋”高超音速打击载具的UR-100N则会“后发先至”,成为刺破北美防空司令部“天网”的利刃。公路机动的“亚尔斯”也将紧随其后,昂首起竖,将更多弹头送向美国。

另外,俄罗斯海军麾下的战略核潜艇,也会在收到长波电台传达的指令后,切断一切对外联系,进入“静默”状态前往发射阵位,按预定方案,少则数枚、多则齐射地将R-30和R-29洲际导弹送出水面、射入苍穹,飞向华盛顿、旧金山、西雅图、纽约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美国本土大都市。

图为美国战术级核武器

所以,无论哪一方率先动手发起核打击,最终结局都是注定的:蘑菇云将鳞次栉比地盛放在两个世界大国的领土上,送来死亡,毁灭文明,留下满目疮痍。毫无疑问,这样的代价,美俄双方都承担不起。

然而,近年来美国方面却做了不少危险的试探。比如说,当量降低到5000吨级的W76-2核弹头,已经开始被装上美军核潜艇服役,而威力可灵活调节、当量最低300吨的B61-12型核航弹,也跟美国空军多型战机充分磨合,随时可能被用于实战。美国军方大力发展这些低当量战术级核武器,无非就是认为,只要核武造成的毁伤有限,就能在不引起全面核报复的前提下,进行“有限核战”。或许正是这样的错觉,给了拜登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勇气。

归根结底,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是多年来各大有核国家普遍达成的共识。在这方面,中国已经用行动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仅将其用于自卫,并且将保有核武数量维持在所需的最低水平,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以及唯一曾经把原子弹用于实战的国家,更应当表现出自己的觉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而不是蠢蠢欲动地叫嚣“核实战”,这样的危险想法,很可能将全世界、包括美国自身都拖入无底深渊。

本文作者系南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