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https://www.td010.com “奇”,对比反差,说服力的第三把武器(四)|谈判秒杀的五字真言第八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12篇推文。 全文共227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引言 何为“奇”? 惊奇,出人意料也。 如何产生“奇”? 很简单,只要产生反差,造成对比,就会产生“奇”。 一高一低,一好一坏,一胖一瘦,一长一短,都会产生“不匹配”、“不协调”、“不一致”、“不相称”; 这种“奇”,或称为“异常”;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比”。 “奇”,这“谈判秒杀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它能产生神奇而强大的说服力; “对比”,作为产生“奇”的一个手段,也在“说服力”的表现上,异常出色。 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当众演讲,听众们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你有说服力? 鼓掌。 没错吧,没什么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听者被你深深说服了。 那么,什么样的演讲最能获得掌声呢? 英国华威大学的两名学者,约翰-亨利泰奇,和大卫-格雷特巴奇,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统计研究; 他们针对英国历史上,政治家们公开的476次演讲中,大约19000个演说句子,做了统计和分析; 发现其中大约有1588次,听众们都自发给出了热烈的掌声。 两名学者发现这些赢得掌声的演说句子,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其中,最为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对比”; 比如, Thefactis(事实是)thattoomuchisspentonthemunitionsofWar,(为战争花的钱太多)andtoolittleisspentonthemunitionsofpeace.(为和平花的钱太少) “战争”对比“和平”,“多”对比“少”。 再比如, They'regamblingwiththewealthofthenation,(他们赌输了这个国家的财富)butwecreatethewealthofthenation.(而我们创造了这个国家的财富) “赌输”对比“创造”。 (详细论文见:Greatbatch,DavidandHeritage,John,‘GeneratingApplause:AStudyofRhetoricandResponseatPartyPoliticalConferences.’The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92(1986):110–157.) 其实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言,都有着类似结构的说服力; 比如, 在你向这个国家索取之前,先问问你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什么。(约翰-肯尼迪) 听上去是不是很有说服力? 请留意这句话中的对比力量,“索取”对比“付出”。 汉语诗词中,有说服力的表达,类似的对比手法就更多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短”,对比“寸长”。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对比“骄傲”,“进步”对比“落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酒肉臭”对比“冻死骨”。 如果你还是没觉得“对比”在这些句子说服力上的贡献,不妨把这些对比句全都缩减一半,把对比拿掉,看看说服力如何; 先问你对这个国家付出了什么。寸有所长。骄傲使人落后。路有冻死骨。 这些句子其实都表达了和原来一样的观点,但说服力呢? 差强人意。 2对比反差 我们依然在“谈判秒杀的五字真言”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简”、“利”、“奇”、“信”、“情”。 瞬间说服的力量里,最重要的核心,在于“奇”。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奇”的一种形式,叫做“对比”。 为什么“对比”能产生特殊的说服力? 想要证明一幅画是纯黑色的,你就要把它放在纯白色的背景之上,才会醒目。 想要论述一个观点,只是站在支持它的角度来论述,难免苍白无力; 当你能站到反对它的角度,来形成“对比”,说服力反而会增大。 而“对比”,就是“谈判秒杀力”中,最核心的那一个字,“奇”。 该怎么找到“秒杀力”中的“奇”呢? 看一个例子。 3混蛋乞丐 有一天,牛津大学的凯文教授漫步在纽约街头; 为了乘地铁,凯文教授走下扶梯,进了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的两侧,通常都是一些流浪汉和乞讨者常待的地方; 这一天也不例外,当凯文教授走过的时候,他看到两个乞讨者分别坐在通道的两侧; 他们身前都放着乞讨的工具,零钱罐和乞讨标语牌,但两者的着装却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神情沮丧,可怜巴巴,他的牌子上写着, 我无家可归,肚子好饿,可怜可怜我,给点钱买吃的吧。 另一个人,干干净净,衣着光鲜,面带微笑,神态自若,他的牌子上写着, 穷的就剩下钱了,但我不介意你再给我点! 两个人就这么面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上去是互相竞争的对手,可但凡是个正常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对第二个人嗤之以鼻,转过头掏出零钱扔给第一个乞丐; 所以,两个人面前的零钱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个人的罐子几乎是满的,第二个人的罐子空空如也。 凯文教授也不例外,他甚至连续从兜里掏了两次零钱来,施舍给第一个可怜人。 可当凯文教授走出通道时,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不对,这一切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这样特殊的“乞讨”场景,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对比”说服吗? 那个衣着光鲜的乞丐,是这场无声说服力中的那个“奇”; 所有人都会感觉到出人意料,这个乞丐实在和一个普通乞丐“不匹配”、“不协调”、“不一致”、“不相称”; “反差”,“对比”,油然而生。 当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对这个“奇”的因素嗤之以鼻的时候,那个普通的可怜巴巴的乞丐就“悄悄地溜进了”人们的大脑; 人们不再怀疑或犹豫这个可怜乞丐的真伪,而是选择掏出更多的零钱...... 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凯文教授偷偷回来“采访”了这两个人; 果不其然,这两个人其实都是乞丐,而且总是相伴同行,所有的收入两人二一添作五。 凯文教授问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时,他们告诉凯文教授,这样的安排通常比一般的乞讨收入高三倍左右; 如果只有衣衫褴褛的乞丐,大部分路人都会径直走过,毫不理会; 但如果有了另一个衣着光鲜的乞丐衬托,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 不仅如此,路过的人还会在心中不断思考, 穿得这么好还跟我要钱?我干嘛要给这个混蛋钱?我就不给你,我宁愿给对面这个! 这两个人朝着凯文教授会心的笑着,他们最后说, 我们俩隔三差五地换角色来,明天我演那个混蛋。 这真是狡猾的乞丐! 可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却值得我们思索。 奇; 对比反差; 声东击西,出其不意;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小结 “奇”,对比反差,一黑一白。 说服力亦是如此。 有关“奇”的讨论,我们仍会继续...... 这里是“谈判思维”! “谈判秒杀的五字真言第八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