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滤布 早两年,就有企业布局,今年的疫情加快了社区团购的发展。目前的社区团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团长”模式来主导购物。团长在微信群分享菜品,给社区居民推荐商品并提供售后服务,然后收取平台的佣金。另一种是“供应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平台通过与线下商店合作,或在自有仓库存储货物,并为消费者提供到家配送服务。 巨头们打起卖菜的主意,并不奇怪。因为这是覆盖千家万户的生意,民以食为天,可以不买新衣服,可以少出门,可以住得差一点,但不能不吃饭。从一线城市到基层乡镇,都是潜在市场,有媒体说这是中国最后的万亿市场。 谁能在这个市场上胜出,谁的地位就会更稳固,或者诞生新的王者。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场互联网卖菜,也不过沿用之前巨头们用过的招数:烧钱。用烧钱的方式带来超低价格,进而获得漂亮的销售数据。 到最后,谁烧的钱更多,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共享单车、网约车、外卖,都是这个模式。开始时,老百姓笑呵呵地薅羊毛,但现在呢?一天比一天贵。 互联网卖菜也是这个道理。当跑马圈地结束,菜市场被干掉,小商小贩失业,留存下来的一两个巨头就会开始收割,利用大数据控制价格。 刚开始用得有多爽,以后就会有多疼。 以后通过社区团购买到的菜,价格绝不会比现在跑一趟菜市场买到的价格更低。原本可以养活很多低收入群体的利润,被集中到了少数几家巨头手中。 这是什么行为?劫贫济富! 对于这种降维打击,那些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的菜贩完全不具备任何防御能力。 一个中等规模的菜市场起码可以带来上百个就业,一个城市有多少个菜市场?如果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成功,这些人大部分都要失业。他们中的部分人或许会成为新兴岗位中的一员,但这些岗位的数量绝不会多,菜贩群体中不懂互联网也不具备其他就业技能的老人,没有任何意外,只有回家一条路。 做生意也要有底线思维,要考虑社会效益。但是,在赚钱和社会效益冲突的时候,资本一定会首选赚钱。 原来喊的口号很好听,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现在则变成“天下没有我,生意就难做”,或者干脆就是“天下没有我,生意做不成”。这就完全走偏了。 对于巨头们卷袖子下场和菜贩争夺蝇头小利的下作行为,这段时间其实批评声音很多,但是都没有动摇他们要与民争利的决心,直到人民日报发声。 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公众号发表一篇文章,《“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来看一段话: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报已经说得很清楚,就差没点名了。巨头们,“鹭鸶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你们别做了。人民日报给他们也指了一条路,“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不赚钱吗?当然不是。华为为什么坚决不搞房地产?确实,华为有情怀。但是更重要的是,房地产那点利润,华为看不上眼。一个新技术研发出来,它的回报可能是百倍千倍。只不过科技创新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投入,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中国企业家中,有这种眼光和能力的人不多,目前为止,大概只有任正非一个。 阿里巴巴也在搞达摩院,百度也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但是远远不够。看看马斯克的特斯拉,人家才是真正朝着改变全人类命运的方向去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把资本和技术变成改造世界,让人们生活更幸福的工具。 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 人民日报的这个追问,马云可能看懂了。 一早上,就看到朋友圈流传着马云的表态:阿里巴巴全面退出社区团购,认真做好科技赋能,服务产业升级。 原始出处我没查到,但是相信马云会吸取教训,如果蚂蚁上市受挫的教训够深刻的话。 人民日报的表态,显然也是事先了解了有关会议精神。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于如何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在中国,跟党走听党的话,才是最大的风口。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