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盟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杨振宁没有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来,但在国家最需要他时回来了

2021-10-18/ 中国商盟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说起杨振宁,很多人给他的评价是成就很伟大,但是许多人拿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他们比。认为杨老虽然学术上更
成都市私家侦探

说起杨振宁,很多人给他的评价是成就很伟大,但是许多人拿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他们比。认为杨老虽然学术上更有成就,但不值得崇拜,因为他没有像邓稼先那样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国,而是等祖国已经建设了“差不多”了,才回来养老的。

邓稼先和杨振宁

这种说法明显有失公允,要知道很多人搞混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和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是同一个时间吗?是的,答案很明显,但是很多人却并不明白。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祖国最需要一个人的时候。打个比方,你家还是木屋子,四处漏风,还没通电呢,这时候给你送一台中央空调有用吗?是的,这台中央空调并没有任何作用,送给你反而要花精力保养维护。只有等你把砖瓦房建起来了,中央空调才能发挥作用。

钱学森

杨老的作用正如中央空调,它并不是不愿意雪中送炭,而是他本身并不是炭,他就是空调,虽然价值比炭高得多,但是在你只需要炭的时候确实用不上。所以他又何必一定要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来给祖国添堵呢?

从杨老的角度说,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不足以支撑他继续做研究,回国了一身本领就废了。还不如继续在国外做研究,等祖国条件好了,再找机会回来,不仅可以把成果带回来,那时候祖国也有条件让他继续研究下去。从祖国的角度来说,如果杨振宁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回来了,不仅国家无法提供杨老继续研究的条件,还要花钱养着一个注定在国内条件下无法做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浪费钱不说,还减少了其他科研项目的经费。

钱三强

所以说,如果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来了,那么对杨老和对祖国来说,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没在那时候回来,避免了国家和杨老的双输。这么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为何也有人要抱怨呢?钱学森邓稼先他们毅然回国当然值得称颂万代,那前提也是因为他们所研究的东西是共和国当时急需的!新生的共和国急迫的需要“两弹一星”这样的国之重器,来帮助我们新生的国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那个时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代,同时也是最需要邓稼先们回国效力的时代。但杨振宁的研究方向,别说当年的祖国,就是以全人类的科技水平而言,都不是最急迫的,很多人连杨老研究的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杨振宁站在全球知名物理学领域的“C位”

人们知道牛顿知道爱因斯坦,因为他们的理论一些人可以理解,很多领域也正在应用,但是杨老的研究理论对普通人来说太遥远了,人类未来几百年内都很难有相关理论的科技应用。所以这么高端的研究,对当初一穷二白的祖国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们的国家有这个能力去支持杨老的研究,但是当初的我们并没有,实际上也不需要他。所以那个时候杨老真没必要回来。所以我们更没必要因为杨老没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来而谴责他,因为他已经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回来了!难道一个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回国的人不值得我们敬重吗?这样的人都不值得敬重的话那我们还能敬重哪样的人?

杨振宁和周恩来见面握手

1971年杨振宁在去美国后第一次选择回国,杨振宁是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第一个回到中国探访的华裔科学家,他的所有行动都受到了各国的关注。杨振宁在到达上海之后,拟定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上面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他的这个举动在无意间救了邓稼先以及其他的科学家。这个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国内动荡不安,对于邓稼先这些研究核武器的人更是极其针对。邓稼先他们被调到了大西北的一个基地上,在当地的学习班里学习。他们这些科学家的情况非常危急,极有可能就会遭到迫害。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十分地担忧他们的情况,却也无能为力,不知道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周恩来总理连忙将邓稼先接回了北京,让他回来接待杨振宁,同时也挽救了邓稼先的性命。因为邓稼先的离开,大西北的学习班也就此取消。因此于敏等科学家也都得救了。

邓稼先和杨振宁见面

再后来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说,她感觉这件事情就像是有天意帮助一样,是上天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的性命。并且在她与杨振宁的谈话中发现,杨振宁对这件事情并不知情,他在无意间救了邓稼先以及中国其他搞核武器的人。这可谓真的是友谊之间的联系,邓稼先的得救也可以说是他和杨振宁之间的感情足够的深。

杨振宁不仅对中国物理科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更是值得我们钦佩的爱国科学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