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盟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美国学者:拜登政府需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2021-09-17/ 中国商盟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作者: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A.McNally),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檀香山东西方研
光棍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1086.run

  

  作者: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A.McNally),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檀香山东西方研究中心兼职高级研究员。

  美国决策者日益强硬且咄咄逼人的对华立场,是为达到什么目的呢?对于确切目标究竟是什么,华盛顿圈子以外的许多人似乎都一头雾水。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前局长尤西·科恩在离任后暗示,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立场是不明智的,而且过于强硬。在一次演讲中,他提及自己一直在与美国的许多高官讨论中国,但最终总是问题多过答案。

  他主要的抱怨是华盛顿的政策目标既不连贯也不清晰。在科恩看来,中国是对以色列友好的国家,与以色列有广泛的贸易、科研和技术关系。用他的话说:“我们要谨慎,不要把中国说成是挑战。对于不会用任何方式阴损我们的中国人,我们不想制造与他们的对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恩不久前还是以色列最有权势和影响力的安全官员之一,他与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的关系尤为密切,而蓬佩奥是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立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大约从特朗普总统任期的后半段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序幕是2018年10月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演讲,这次演讲常被视为新冷战的预兆。不过,没有哪一个演讲比迈克·蓬佩奥2020年7月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时对中国不祥威胁的描绘更尖刻了。

  这是企图炮制邪恶“他者”的最引人注目例子之一,其主张是必须把中国,看作西方自由秩序的主要威胁。蓬佩奥认为,有鉴于此,美国和所有志同道合的大国必须遏制中国,并迅速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国会也越来越专注于为应对中国的挑战提前做准备。这一进程的高潮是《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前身是《无尽前沿法案》),它的一个版本刚刚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这是两党合作的罕见案例。事实上,唤起中国威胁论可能是团结民主共和两党人士的唯一办法。一些人预测它可能是今年的最后一项两党法案。

  这项雄心勃勃的法案旨在实施大规模的产业政策,以提升技术制造业,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然而,该法案大而无当,什么都想做一点,却什么都做得不够。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急需专项资金促进研发。但总体而言,与譬如韩国和中国的预算相比较,用于支持尖端科学和制造业的资金还是微不足道的。

  该法案还充斥着许多实际上不那么重要但却充满象征意义的措施。它延续了许多特朗普的对华强硬举措。这些措施的范围从各式各样的制裁,如禁止美国官员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直到加强与台的关系。

  拜登政府从未与特朗普的对华强硬立场保持距离。在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其强硬路线的当初,拜登手下的主要安全官员,如杰克·沙利文、库尔特·坎贝尔和伊利·拉特纳就对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表示过担忧。尽管如此,仍有人不时提到与中国有“和平共处”的机会。

  正如以色列摩萨德的科恩所指出的,华盛顿延续(即使不是加强)强硬立场缺乏明确的理由和目标。美国决策者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他们在采取每一项旨在缓和与中国紧张关系的措施之后,比如取消特朗普对微信和TikTok的愚蠢禁令,都会出台另外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措施(如审查所有外国应用程序,中国未被点名但却是暗中目标)。

  拜登传递的信息强调中美竞争和全球受威权统治的威胁,这既是为了让国内立法获得通过,也是为了把其他国家拉到美国一边。然而,对于包括许多盟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说,华盛顿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大国对与美国一起对抗中国已经厌倦,以色列、韩国和日本也是如此。事实上,最近对在华运营的欧洲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它们现在比过去十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看重中国市场。

  对华盛顿中国政策的不信任是可以理解的。该政策混乱,时常偏执,目标含糊,往往不切实际,而且还曲解北京的战略目标和关切。

  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首先,要在公然充满敌意并采取对抗措施的同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企业最低税率、修改WTO章程及其他许多全球问题上进行合作,是不可能有什么进展的。美国政府的许多行动对中国来说都象征着生死存亡,除了惹恼北京,看不出其明确目的。

  第二,公开的敌意和对抗措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对新疆、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争议问题的态度不但没有软化,往往反而变得强硬。必须对美国的实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的行为做现实的评估。在这方面,拜登的直觉比特朗普好得多:要改变中国的行为,美国必须与其他志同道合大国结成统一战线。但是,从最近结束的G7会议可以看出,没有几个盟国完全认同华盛顿有关中国是战略威胁的看法。

  最后,与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支持在全球实行“独裁”统治(前苏联是要推行共产主义)。中国的目标是防御性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体制而要让世界安全。中国对“颜色革命”的恐惧从它的理由看是根深蒂固的。它反击自由民主的规范和理念并不是要倒转自由民主的时钟,而是要创造喘息的空间。

  这是华盛顿对华鹰派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中国看来,国际秩序仍充满敌意,而华盛顿的对抗政策强化了这一点,这些政策似乎是要给中国政府施加巨大压力,进而导致政权更迭。可是,美国的压力非但不会导致政权更迭,反而让北京的敌意变得更加公开。

  也许华盛顿想用中国取代前苏联,这是不明智的。一方面,中国拥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尽管是国家统筹),与全球一体化的程度高,与美国经济深深地相互依赖。中国也在开放其金融市场,并打造全球性货币。这些都不是一个想推翻现有秩序或支持在全球实行“独裁”政治变革的国家的所作所为。

  另一方面,与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没有真正的外交盟友,尽管它与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京没有培植军事同盟,它不寻求组建意识形态集团来对抗美国的影响。正相反,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由美国主导的现有机制,尽管北京让它的重点远离自由民主规范和理念的传播。

  华盛顿所面对的根本不像冷战。它是针对未来技术前沿的资本主义竞争,其中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是美国的政策无法应对的。最不详的是,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结论,美国遏制甚至压垮中国的政策,会导致一场更残酷的安全竞赛,“修昔底德陷阱”因此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华盛顿需要大剂量的实用政治。期望美国对华强硬带来变革,既天真又危险。同样不切实际的,是期望其他国家会加入美国的十字军东征。尤其在与盟友制定政策目标的时候,现实的妥协是必不可少的。但愿这能激发华盛顿重新评估什么是可能和不可能的,什么是有效和无效的,以及哪些措施从长远看能真正改善美国的安全和竞争力。

  原文标题《华盛顿混乱的对华政策》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